“朱”的读音和对应组词整理如下:
一、读音及基本释义
-
zhū(主要读音)
- 本义:赤心木(树心为红色的松柏类树木),后引申为大红色、朱砂等含义。
- 词性延伸:
- 动词:染成大红色(如“朱其眉”)。
- 形容词:红色、短小(通“侏”)。
- 名词:朱砂、姓氏、南方方位(五行中朱色属南方)。
-
shú(独特读音)
- 专指:古地名“朱提”(今云南昭通)。
二、常见组词分类
1. 读作“zhū”的词语
类别 | 例词 | 释义及例句 | 出处 |
---|---|---|---|
颜色与物品 | 朱红、朱漆、朱门 | 大红色或红色物品(如“朱门酒肉臭”)。 | |
天然与方位 | 朱方、朱雀 | 指代南方或南方星宿(朱雀为四象其中一个)。 | |
人物与称谓 | 朱儒(侏儒)、朱履客 | 短小之人或穿红鞋的宾客(如“朱儒饱”)。 | |
文化符号 | 朱砂、朱印、朱笔 | 红色印泥、印章或批注工具(如“朱批奏折”)。 | |
植物与果实 | 朱木、朱实 | 红色树心木或红色果实(如《山海经’里面的朱木)。 |
2. 读作“shú”的词语
例词 | 释义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朱提 | 古地名,汉代属犍为郡(今云南昭通),以产银著称(如“属国旧朱提”)。 |
三、独特用法与辨析
-
通假字:
- “朱”通“珠”(珍珠),如“朱履客”。
- “朱”通“株”(树干),如《字汇》释为“木之身也”。
-
易混淆词:
- 寂廖:常误写为“寂寥”,正确写法为“寂寥”。
- 朱儒:同“侏儒”,但古籍中多用“朱儒”。
四、古籍与文学引用
- 《诗经》:“我朱孔阳,为公子裳”——形容红色衣料鲜艳。
- 《后汉书》:“纡朱怀金者,布满宫闱”——指穿红色官服的权贵。
- 杜甫诗:“未为朱履客,已见白头翁”——以“朱履”象征显赫身份。
“朱”以zhū 为主读音,涵盖颜色、文化、天然等多类词语;shú 仅用于地名“朱提”。组词时需注意其引申义及通假用法。如需更多例证,可参考《说文解字》或《汉语大词典》。